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是,粘度≠粘接强度。
胶粘剂实际应用中经常听到师傅说稠一点的胶水好一点,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。
大都为被销售商给忽悠了“稠一点的胶水好一点”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。
可以参考吸塑胶的粘度大多在500-1500左右,强度却远超30000粘度的白乳胶,
粘度只代表胶粘剂的一个状态,简单的说低粘度流动性好,高粘度流动性差留挂性好。
但是也不是绝对,部分情况下,需要木工胶粘剂既要好涂刷,又要保证涂刷后不流走(例如音响盒子组装)
这就要求木工胶粘剂既要低粘度又要有留挂性(即涂好胶后保持涂胶后的状态不流动),就像奶油或者泡沫那种状态(低粘度,低密度)
温度对粘度有什么影响?
因为分子活性受温度影响,温度低分子活性低,因此表现出低温时变稠,流动性减弱;
温度高分子活性高,表现出比常温更低的粘度,流动性增强。
正常的冬季与夏季的时候因温度的原因粘度会比常温时(26℃)出现约20%左右的粘度值浮动。
这也就造成了到冬季的时候经常有用户反馈胶水变稠了,你们是不是改配方了?
粘度对于实际应用有什么指导意义呢?
举个例子:我们实际使用中可能经常会说胶水稠一点好用,或者说稀一点好用。
没错,大部分情况下粘度的高低只是对于使用手感的差异。稀一点比较好涂刷,稠一点留挂性好,涂胶后不易流走。
即使在同型号胶粘剂,同种工艺下,不同用户的使用感受也会有差异;
部分用户认为粘度合适,部分用户认为粘度太低,部分用户认为粘度太高。(通常是因为跟以前所用产品做比较,需要时间适应)
例如在集成拼板时大多使用手工涂胶器,或者滚胶机。
这就要求胶水不能太稠导致滚不动;
也不能太稀从胶辊上漏下去,太稀易导致涂胶后流走,还会被木材的多孔结构过快的吸收导致提前成膜,引起拼板质量问题。
拼板胶工艺参考粘度在8000-12000左右;特殊要求除外。
例如在一些全自动贴标机器上面的胶辊是垂直90度的,这种就要求胶水粘度要高,因为胶辊是90度垂直,否则粘度太低胶水挂不住,胶会从胶辊上流下来。
如有误区欢迎指正
更多用胶知识欢迎关注三宏宝木工胶
相关推荐: